家校沟通协调案例库

高情商搞定家校共育——家校沟通案例分享

【文章来源:】【作者:】【发布时间:2021-12-28】

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,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,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。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、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,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。

现实中,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。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,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,部分家长成为“编外教师”。个别家长认为,把孩子送到学校,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,自己可以当“甩手掌柜”。理解出现偏差,就会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,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,难以实现预期效果。

孩子们的成长过程,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。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主阵地。无论是学习知识、培养素质,还是陶冶情操、完善人格,学校教育都至关重要。同样,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,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。如果责任边界模糊,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,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。有的家长群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地方,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“加班群”,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“攀比群”,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“夸夸群”……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,家长群成了日常“压力群”,失去了家校沟通的本意。一方面,一些家长本身工作节奏快、压力大,却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盯着家长群,哪怕深夜也不能错过,生怕漏看了信息、漏跟了回复,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。另一方面,班级学生多,水平情况各有不同,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,如果逐一回复家长们频繁的询问和要求,也会耽误了备课时间。就此而言,家长群变味儿,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,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、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。

很多老师会觉得,我在和家长沟通时候已经很礼貌了,但是对方还是很抵触我,很多事情也不配合,导致家校沟通陷入两难境地,到底要怎么和家长有效沟通呢?”

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”,在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。

但家校沟通的过程里大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就比如很多老师说“我就是和家长催一下孩子的作业,不知道对方为什么生气”,事实上,这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,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。

今天我就从正面的沟通和负面问题的解决两个方面出发,和大家分享三个家校沟通实例,一起聊聊如何高情商解决家校共育问题。

一、“如何不被反感地向家长催作业”

1、案例背景:

我的班里有一个成绩相对垫底的学生,做作业不积极,疫情期间上网课听课与作业情况都不好,所以我现在就像所有老师一样,需要和家长沟通这个问题,并且目的是希望家长可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。

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在电话里说,“小平同学的家长,最近小平同学的作业完成地很不好,麻烦您督促完成和辅导一下”。

这个说法虽然看似礼貌,但是容易让家长觉得自己上来就被质问了,所以我们也得充分考虑家长的情绪感受,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沟通目的。

2、沟通要点小结:

① 不要一开始就直接表达催作业的目的,避免家长觉得自己被质问;

② 非原则问题可以“缩小化”,不引发家长的护崽心理而去抵触老师;

③ 出于为学生考虑、关心学生的角度去沟通,让家长觉得无论自己孩子成绩如何,老师都是关心关注TA的,从心理上愿意去配合老师。

二、“如何让家长协助监督学生不玩手机”

1、案例背景:

小明在家里玩手机上瘾,尤其是在家里的时候,爷爷奶奶管不住他,他就放开了玩,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济,但我又没有切实的证据,这时候我要和家长沟通这个问题,就需要想一些办法。

2、沟通要点小结:

① 没有证据时不直接说学生是玩手机导致的课上睡觉,而是从关心身体角度提醒家长孩子总是课上睡觉需要关注健康问题;

② 顺势提出自己认为造成睡觉的两方因素:健康问题或者学生玩手机,家长有判断后再提出需要家长配合协助监督学生在家里减少玩手机,达成自己的沟通目的;

③ 学生再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,不是一味指责,而是从他感兴趣的节点切入,从关心他的视角出发,反而让学生易于接受。

三、“刺头家长的尖锐问题如何化解”

1、案例背景:

有一位老师因为自己班课时不够的原因,在课后服务中花20分钟讲了班里作业普遍有问题的题目,但在群里被一位家长质疑违反双减政策,遇到这种挖坑的问题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
家校沟通中我们不免遇到一些“挖坑问题”,会让老师的职业生涯遇到一些负面的影响,尤其有的时候老师出于好心做的事情,却会被家长质疑,比如案例中这位老师求助的问题,如何得体回答又不让自己踩坑,中间也有许多技巧。

2、沟通要点小结:

① 不要在文字沟通中提及敏感词汇和敏感行为

② 阐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对学生的必要性

③ 态度礼貌但不一味妥协

四、解决家校沟通负面问题的要点:

1、尊重在先,态度友好且积极

2、家长越生气,我们越淡定

3、提高安全意识,防患于未然

总之,家校共育,关键在“共”。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,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。学校教育是主体,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;家庭教育是基础,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。首先,老师应当尽职尽责,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。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,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”。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,同样的,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。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,家校合作协同育人,才能达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、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,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。

家校共育,目标在“育”。说到底,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,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真正的家校合作,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,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,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,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。在此基础上,划好家校共育的“经纬线”,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、职责边界,才能各负其责、同向而行。

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,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,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。各方不缺位、不错位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效果导向,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、不合拍的堵点,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,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。






魅心户外直播班主任工作室   王培

2021年12月18日



版权所有:魅心户外直播  皖ICP备17028089号-1    皖公网安备 34122502000578号

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 技术支持: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  后台管理

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运河东路  招生热线:0558-6766345  6713322